根据川高师【2018】1号文件的要求,学院部门选派我去参加3月30-31日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暨四川省分中心精品课程研修班现场集中培训,学习培训的内容是深化“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通过两天紧张的学习,有着明显的获得感。
30日上午,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以《深化“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课程的价值教育维度》为主题做了精彩讲座,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价值引导呈“隐性”,不同课程其价值显现不一样,要合力培养人的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关注七项素养: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生学习,共鸣责任与社会参与。大学引领社会的思潮,要重视责任感和爱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潜能,打开智力,珍惜自己生活,拓宽选择过程,运用青年喜爱并接受的话语和活动方式感染青年。通过课程来育人,不同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复旦大学三位一体: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思政课必修课为核心,专业课程为辐射。要着力提升教师育徳意识和育德能力,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通过价值引领,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帮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建构。通过过程体验、教学设计与方法来确定教学目标是否基于课程规范,教学分析是否基于学生起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着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市场逐利性的挑战;网络化新媒体的挑战。
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探讨,混合式慕课已经形成优势,小班讨论,学生在线讨论,主讲一个专题,30个班,30个助教。发挥本校的优势,根据本校的特点开设课程,如,开设课程发挥专业优势对学生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工匠中国,匠心中国,人文中国,网络强国的通识课程。治国理政向全国征文,选择好的论文,提供的路费,学生分组讨论,点评。比如,上海电力学院开设了能源中国,上海戏剧学院艺术中国,上海职业技术学院《大国三农》,上海理工大学智慧中国。邀请不同的专家来讲,开发课程,进行课程思政训练,复旦大学开设医学与人文。学生要跳出专业课,找出德育价值,德育成才,精神成人。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无用之用,众用所祭。专业课与思政课能不能有机结合,要从制度上进行保障,集体备课,价值目标需要一级目标,二级目标,三级目标。合力育人是高校课程的教育目标,立德树人是整体目标,立足课程的价值性,需要统筹各课程的关系,不是专业人而是一个全人。
30号下午,上海中医药大学张智强教授以《把思政教育有效融合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做了精辟讲解。老话题,新任务:早在1987年5月29日颁布的《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责任,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例如,人体解剖课,带学生参加红十字会,参访遗体捐献者,让他们了解为什么捐赠遗体,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尊敬“大体老师”增强社会责任感。人体解剖学课程德育目标:感恩社会,敬畏生命,心系责任。校级课程建设项目主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于在专业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实践和评估等环节系统性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剂学课程让学生们更加深切体会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药饮片识别课让学生带着真伪中药鉴别标本进入社区,普及中医药知识和真伪的技巧,体会了解中药材质量的热情,感受到服务意识。医古文课程探索以医学传记、医德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苍生大医。体育课应该融入挫折教育,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规则意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语教学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国内外有关中国热点问题报告,了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立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爱国情怀,挖掘出名篇中价值理念等。法学教学通过各种典型案例,讨论钓鱼岛问题所设计的国际法知识,问题及解决争端的方式、途径等,组织学生献计献策。临床教学不戴口罩的案例体现出医生与病人接近,更好感受体温,增加病人积极治疗的决心。通过对留学生业余活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价值观教育,提高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达到知华,友华的行为。
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一种把自己工作仅仅看作是一项事务性工作或技术性工作,这是一种浅层次、解决表面问题的工作方式;另一种是做好事务性工作,技术性工作的同时,能看见背后人工作,尤其是人的思想工作,能把自己工作与做人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是一种深层次,解决根本问题的工作方式。方法论:思想方法,遵循规律。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医学院校要要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政法院校要培养学生追求法治精神,新闻传媒院校要为人民服务职业操守;海关院校要强调忠诚,执法。各门课程处理好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的关系,处理好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的关系,德育内容应该与课程体系的知识点相关点联系起来,挖掘专业知识体系本身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像盐,但不能光吃盐。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社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团队、个人、社会价值观。处理好小目标与大目标的关系。专业课程融入德育的小目标,解决专业兴趣,专业认同、职业认同和职业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专业教师不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培训和指导。一些教师反感和抵触情绪,需要逐渐引导。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师内心思想不可少。新员工入职培训中,指导新员工如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融入本职工作中,新员工入职就得树立起教书育人责任。要积极探索德育教育评价方法,探索专业教学德育效果的有效评价方法,促使专业教学德育工作的科学发展,将专业教学效果评价从单一的专业自己维度,向人文素质培育,社会责任培育转化。
31日上午,上海中医药大学杨柏灿教授以《思政教育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为主题进行了讲授。怎样挖掘思政元素,让人感到自然。医学专业思政更加重要,更加必须,涉及到救死扶伤的问题,当学生时就应该保持这个存在。专业五年,有些八年,留在医院还要三年,出来工作还是小医生。大部分医生收入不很高的,被称为小医生,思想上产生波动,专业要理解。思政-教师的思政-教育育人-传道授业-敬业爱业。教育学生在享受这个职业时,你应该敬畏这个岗位。激发学生,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虚实两端:虚是端正学习态度,相信并热爱中医学。中医药学凝聚了中国古代哲学,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它就是科学。中药是否科学?引导学生,相信认识中药,应以具体事例去说服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为唯一标准。为什么中医药理论只诞生在中国?
中药文化属性根植于中国,用在我们中国,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文化元素在中药的体现,文化是一个大而同的概念,文化的取舍,文化的选择应该是重要的。汉字文化与中药,文字,龙骨,龟板就是中医药的媒介,是汉字载体,龟板就是药材。生肖文化与中药,始于东汉,古人认识自然,解读自然的中药媒介,古人精神文化的象征。六畜训化,生肖文化与中医药知识相结合是智慧结晶。道家养生与中药,无为避世,回归自然,顺其自然,道法自然。儒家思想与中药,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儒医中药不分家。农耕文化与中药,与节气相对应,中药本身就是农耕产物。环境与中医药材的关系,饮食文化与中药,药食同源,药食两用品如生姜,三栅,韭菜,五谷,红枣。中药与人生关系时随时所在,民俗、礼俗文化与中药是百姓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的精神寄托。民俗活动包含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众多方法,涉及众多的中药。文学作品与中药,文学巨匠,苏东坡,曹雪芹,王安石,白居易,蒲松龄。思政教育成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丰富学生知识面,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作为主角来搞翻转课堂,专业课程教学结合思政教育必须接地气,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形式可以多样(校内外,课堂内外,翻转课堂,科创)每个同学都有所表示,助教打分,学生打分。锻炼学生去写文章,鼓励学生搞科创,写文章,同一样一门课程,可能考试不一样,结果差不多,对学生影响是很大的。
31日下午,上海健康医学院孙玉良教授以人民健康思政选修课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分享他们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推开三全育人培养全科医生做基层健康者,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四位一体建设模式:课堂、实践、网络、教材。选择选修课这个模块,落地到人才建设方案中。在专题内容设计方面,重视与健康相关的因素,如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国共产党、健康产业、人口发展、公共卫生、全面健康、全科医学、食品安全、心理健康等。课程实施目标“三个结合”:“人民健康”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德至善,健行康民。在预防、医疗、康复三个方面要有人文关怀,课程实施形式“两结合”:专家讲坛,实践互动。实践教学形式:案例分析,社区调查,养老院等,课堂讨论,田野考察,学业论文,医疗从业者所遇到困惑予以解决。阶段性成果1:名家讲坛。视频课件(全校公开),网络开放课程(智慧树),出版教材(这门课的教材)。阶段性成果2:实践教学,系列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学生交上来的案例和调查以及课程论文,编了两本学生实践教学汇编。社会高度关注:东方网新民晚报,光明触媒,教视新闻等关注。学生喜爱与好评:尝试了理论讲坛的形式,关于医学生的使命和担当。一体两翼:
一体两翼,一体是马克思主义学科,两翼是两个研究中心,人民健康理论创新与制度建设研究中心,把整个学科都扎于这个课题,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专题示例:人民健康与新时代的历史判断,人民健康的概念与内涵,人民健康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健康与卫生健康事业。
31日下午,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学院蔡巧玲教授以社会责任和职业精神与专业能力培养的融合-思政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为主题分享他们的做法。全程、全方位思政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办学目标具有鲜明特色的医学及医学类相关应用性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紧贴国家健康战略,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合渗透到教学内容,把职业素养与健康担当,与人文精神,与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过程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启迪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是把学分纳入考核量表,考核是否关爱病人,是否以病人为中心。采用导师制,白大褂实践临床实践,作为小组的形式设计进去,构建全程全方位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四育人”体系建设。课程:两门课程,典型案例,叙事医学。服务育人:社区服务,乡音乡情健康教育,到中学去教学生健康知识,到社区去实践。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突出全科特色:理实结合,实践育人。突出全科医学教育特色的早期接触临床医学体系建设,一个目标,两门课程,三级保障,四种方式,五个内涵。早临床,早实践,渗透到职业精神,学院医院、社区联盟,大健康案例,全科门诊,社区病房,家庭探视,慢病访谈,急救服务,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职业价值观,职业责任,热爱医学,为病人服务的思想,理解病人,学会沟通,解决问题,挖掘职业精神的内涵,把有兴趣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养。弄清楚医学与叙事医学,社会担当,大健康,全科精神。医学模式:人们用什么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的总体观。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服务四大扩大:从治疗到预防转变,从生理到心理关心病人,从医院到社区,从技术服务到社会服务。叙事医学是职业精神,社会担当,关爱病人,让学生去做和实践,是理解医学问题。病患叙事:指病人或病患亲属关于疾病和疼苦以及重建被疾病摧毁的身份叙事。医生叙事:指医生以临床病人的生命为主轴,通过故事形式而非科学的报告形式,写临床故事。培养学生叙事能力使其能以阅读,观摩,书写等形式,对医疗,疾病情景有更为深入,个体化的关注,理解及表达。这样能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能够从社会,心理,文化等角度关注患者们理解生命(共情),并构建良好的沟通,倾听,体察到患者应对疾病时积极因素,以及所拥有的正向资源。培养学生系统视野,即通过不同角色(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患者家属等)来认知患者的疾病和病疼,发展人文关怀,感受到医疗工作的局限性,从而进一步思考与定位的职业行为,角色身份。叙事医学六a方案:取得:取得足够的信息以了解的处境。提问:向患者提问相关临床问题。查找:就以上临床问题查找相关医疗诊疗信息。评估:评估以上信息的医学治疗质量与可信度。运用:将评估的信息合理他运用在临床治疗中。协助:协助患者协助解决问题。课程思政内容来源于医学的发展,如白求恩精神,科学精神。为了科学发现,医学模式转变能挖掘出很多教育点脉络。
总之,两天来的学习,作为以医卫为主要的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而言,这种收获不言而喻,我们不仅要知道课程思政的真正价值,还要懂得在思政课上要善于把思政知识与专业课的人文精神和德育目标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效果。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一个有机整体,是新时代教书育人的本质意涵,作为高校教师要善于探索、善于发现,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终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〇一八年四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