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课程建设
位置: 本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程建设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标准

   作者:概论课教研室      时间:[2023-06-20]   点击数:

一、课程信息

表1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开课院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代码


考核性质

考核

总课时

48

课程类型

理论课

是þ

实践课

是☐

理论+实践

是☐

理实一体化

是☐

适用专业


表2课程标准开发团队名单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1

熊俊霞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2




3




4




注1:团队名单是指参与课程标准制订的主要成员,必须包括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企业兼职教师。

二、制订依据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川教[2005]71号)文件精神,按照各职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要求制定。

三、课程性质和功能定位

1.课程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适用于所有专业,在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是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高校本科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人类认识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高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后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

1

前期课程

思想道德与法治

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三观”,打下思想政治基础。建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指导行动。

2

前期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通过近现代中国仁人志士寻找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

3

前期课程

形势与政策

了解形势与政策,提升把握时政的判断分析能力

1

后期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后期课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科学理论指导医护实践。





3.课程功能定位

4课程功能定位分析

对接的工作岗位

对接培养的职业岗位技能

所有职业岗位

知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学生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能力:具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既能尊重规律,又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能力。

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增强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和行的统一,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提升大学生的分析判断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目标

1.课程总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党情,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落实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通过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服务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课程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大学生能从总体上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和条件,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认识论基本原理,着重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和物质决定意识及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和实践第一的观点;认清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重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把握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其新变化和历史地位,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大学生能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起“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未来的医护职业活动中,能把病人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尊重病人的生命、人格和价值;具备良好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政治方向,建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包括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及其他课程提供方法论指导。

表5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模块

教学内容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素质要求

学时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观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1.科学的理论

2.人民的理论

3.实践的理论

4.发展的理论

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五、自己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含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2.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和条件

3.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专题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1.哲学

2.哲学的物质范畴

3.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时间、空间

(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1.意识的起源及本质

2.物质决定意识

3.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4.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5.意识与人工智能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二、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二)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

2.联系的特点

(三)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1.发展的原因

2.发展的实质

3.发展的形式及范围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量变质变规律

1.质、量、度

2.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肯定因素、否定因素

2.辩证否定观

3.辩证否定的完成

四、辩证思维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内容与形式

2.本质与现象

3.原因与结果

4.必然与偶然

5.现实与可能

(二)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三)增强思维能力

1.辩证思维能力

2.历史思维能力

3.系统思维能力

4.战略思维能力

5.底线思维能力

6.创新思维能力

1.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环节

2.理解:哲学的两大派别;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了解: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旧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掌握和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具备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的自觉意识,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的素养。

11

专题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科学实践观及意义

(二)实践的本质及结构

1.实践的本质

2.基本结构、形式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三)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1.认识的本质

2.从实践到认识

3.从认识到实践

二、真理和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尺度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3.真理与谬误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1.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二)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价值及基本特征

2.价值评价及特点

3.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4.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三、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1.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坚持守正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1.掌握:科学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理解: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认识的过程;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

3.了解: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认识论;实践的形式;

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具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

懂得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掌握这些原理对于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

坚持真理,修正谬误

8

专题四唯物史观

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一)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

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社会存在

3.社会意识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

(四)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1.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2.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社会形态更替中的必然性与选择性

(五)文明及其多样性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2.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

(二)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阶级社会中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法宝”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的内涵

2.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3.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四)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

(一)是历史的创造者

1.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对立

2.人民群众及其构成

3.人民群众历史创造作用的主要体现

4.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不同作用

2.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三)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1.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3.了解: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文明及其多样性;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具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能正确认识和评价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8

专题五资本主义论(上)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当代价值

1.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劳动二重性

3.商品价值量

4.价值形式的发展

5.价值规律

6.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7.科学认识劳动价值论

二、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与经济危机

(一)剩余价值理论

1.剩余价值的生产

2.剩余价值的实现

3.人工智能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二)经济危机理论

1.经济危机根源

2.经济危机实质

三、资本主义上层建筑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1.本质

2.职能:对内职能、对外职能

(二)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本质

1.主要内容

2.进步作用

3.历史局限性

4.本质

(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本质

1.核心思想

2.本质

1.掌握: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2.理解:理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理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影响因素

3.了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理解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的能力

认识商品经济规律及其作用,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

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6

专题六资本主义论(下)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发展

(一)资本主义为何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

1.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3.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4.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如何产生的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和作用

3.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三)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

1.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原因、形式

2.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带来的影响

二、资本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与发展

1.世界市场的开拓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3.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

(三)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逆全球化”

1.“逆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2.逆全球化”的表现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发展趋势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及其实质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主要表现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原因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实质

(二)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征

1.科技创新加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化

2.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影响日益显现

3.社会阶级层级结构呈现复杂性 、多样化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三)世界大变局下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1.世界大变局下资本主义乱象

2.世界大变局下资本主义爆发矛盾与冲突的原因

(四)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1.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2.资本主义的自身局限性

3.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1.掌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

2.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3.了解:了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

认识到垄断资本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能正确分析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具备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

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新变化及其原因实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4

专题七社会主义论

一、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一)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出现社会主义思想

1.孔子的大同社会

2.柏拉图的理想国

(二)社会主义五百年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列宁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

4.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苏联模式的兴衰

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6.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1.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涵

2.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二)如何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础上,在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

三、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为什么社会主义建设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1.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2.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的长期性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什么是多样性的

(三)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开拓中前进的

1.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3.以自信担当、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

1.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2.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3.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

具备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的能力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4

专题八共产主义论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何谓共产主义

(二)如何科学预见未来社会

1.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2.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三)共产主义社会何以引人向往

二、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长期性

(一)共产主义理想能够实现吗

(二)共产主义可以自动实现吗

(三)共产主义社会能够速成吗

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一)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1.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突出优势与

实践价值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辩证关系

(二)新时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

1.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

2.理解: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3.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具备辨别不同实现观念的能力,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4

五、课程整体设计

1.整体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要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积极成果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既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具体结论,又要深刻领会其反映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人类政治和文化发展等一般规律的普遍意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既要肯定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更要明确资本主义的社会局限性;既要正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更要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帮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2.专题一教学设计实例(各课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内容)

专题一教学设计

专业

各专业

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项目载体

多媒体、学习通平台

单元任务

本专题内容在本课程中起导入作用,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具有哪些特征与意义等问题,帮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总体性了解,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本课程应有的态度,为学习本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对接岗位

所有职业岗位

对接典型工作任务


对接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好专业技能的人才。

对接毕业指标点

通过学习理论和实践体验,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含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和条件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自觉站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

素质目标

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教学策略

通过学习通,课前投票等分析了解学情,发布导学案,课中运用视频、案例分析、讲授等方式,课后通过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该专题知识。

学生学习策略

按要求课前参与投票,完成导学案任务,课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问题讨论。

教学流程图

素质训练方案

问题探讨、社会实践

学习目标达标

考核方案

课后作业检测

教学组织方式

班级授课

学时安排

3

教学条件

多媒体、学习通平台

教学资源

教材、《共产党宣言》、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参考资料、视频:青年马克思、千年思想家






3.教学方法和策略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为专题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分课堂教学法。整合教材内容,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以专题教学为形式,将知识点重新整理,实现知行合一。

(2)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例如使用线上课程、慕课视频、优秀教学视频等内容进行学习。通过对分课堂,使学生独学、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也便于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六、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原则上过程性考核占50 %,终结性考核占50 %。过程性考核可包括但不仅限于课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分组任务。终结性考核一般指期末考试、成果评价等。

附表1课程总评表(各课程根据情况可略微调整)

项目

评价内容

得分

权重

总比创

总评

终结性评价

知识考核


40%

50%

100%

综合考核


60%

过程性评价

分组任务


25%

50%

考勤


20%

作业


25%

课堂表现


30%

附表2总体评价(教师用表)

项目名称:组别:(各课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表中内容)

评价项目

评分

学生甲

学生乙

学生丙

学生丁

学生戊

1.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学习态度是否主动,是

否能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10)






2.学习过程是否呈上升趋势,不断进步(10)






3.是否完整地记录探究活动的过程收集的相

关学习信息和资料是否完善(10)






4.能否根据学习资料对项目进行合理分析,对

所制订的工作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10)






5.是否积极参与各种讨论与演讲并能清晰地表

达自已的观点和思路,及时解决问题(10)






6.能否按照工作计划独立或合作完成工作任

务,项目实施过程的具体表现如何(15)






7.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否主动思考,并

使用现有知识进行解决,并知道自身知识的不足之处(10)






8.通过项目训练是否达到所要求的能力目标,

是否确立了安全、环保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整体素养(10)






9.是否能认真总结、正确评价完成项目情况(10)






10.每项任务是否及时、认真完成(5)






总评


改进意见









附表3通用能力评价表(学生用表)

项目名称:组别:(各课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表中内容)

评价项目

分值

评分

小组互评

60%

学生自评40%

主动性/

孩立性

学习、工作,决心、耐心

独立处理和实施工作任务

5



做出重要决定或者引导

5



工作方式

工作系统性

系统地计划工作步骤和目标

10



工作任务根据制订的计划实施

5



质量控制的自我责任意识

5



学习能力

合理地使用不同的方法,媒体、工作技术和辅助手段

5



尝试不同的学习可能.系统学习

5



有效使用学习工具

5



交流

口头

表达能力

客观准确.口头描述清楚,易于理解

5



表达方式恰当,符合情境或谈话对象

5



数述自然流明,专业术语使用正确

5



书面

表达能力

格式正确,条理清楚

5



内容连贯,全面详尽

5



语言精练,表述明确

5





积极参与,认真倾听

5



发表意见,不使用伤害性嗓音

5



认真对待他人意见,提受和给予反馈意见

5



参与工作

建立和维护与他人的接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5



对他人的建议表示兴趣,支持他人的工作

5



总分




七、课程教学实施条件

1.授课教师基本要求

(1)课程负责人:

(2)教学团队:

(3)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学科专业背景应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专业,哲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专业。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

2.教学资源

(1)精品课程或在线开放课程

表8“XXXX”课程资源选用表

序号

资源名称

网址

备注

1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ttp://www.xuetangx.com/courses/TsinghuaX/10610204X/_/about.


2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186.html










(2)专业教学资源库

表9“XXXX”课程教学资源选用表

序号

资源名称

资源类型

备注

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参考书


2

《共产党宣言》

参考书


3

《反杜林论》

参考书


4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参考书


5

《实践论》

参考书


6

《矛盾论》

参考书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参考书


(3)教材及教辅资源

表10“XXXX”课程教材选用表

序号

教材名称

教材类型

出版社

主编

出版日期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公开出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编写组

2023.05



















校本教材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的校本教材。

版权所有: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青年路1号 

邮编:625100 | 电话:0835-2612382

备案序号:蜀ICP备05017911号  雅公网安备5118010003号